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延迟后📜,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也纷纷进行线上教学🏌🏻♀️,并成为疫情时期主要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壁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形式日趋多样化,网络授课的优势逐渐彰显。
然而,网络授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学生长时间通过网络上课🌒,难免会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的风险,有些同学甚至以上网课为由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甚至陷入网络传销或诈骗的陷阱,这些现象严重危害我们的日常生活,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后疫情时期,我们在重视个人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倡导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防止网络沉迷📽、抵制网络诈骗势在必行🩴。
为防止大家过度沉迷网络、增强个人防范意识🧷🧔、保护大家的人身财产及信息安全,结合当前发生的网络诈骗🧑🏼⚕️、网络陷阱案例分析,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高度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影响,通过网络渠道实施各种网络诈骗或网络入侵行为🔒,或通过盗取📻、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现总结出以下几种诈骗方式,并给出防范提示🎮:
骗术一🚤:受疫情影响,防控物资紧俏🚵🏿♀️,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售卖口罩、酒精等防控物资的虚假信息👩🏽🌾𓀛,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购买口罩🧑🏼🦳、医用酒精等医用防护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网购交易时,要仔细甄别🧛♂️,如对方提出先付款再发货或以收取运费、管理费为由加收费用,切不可轻易相信🤟🏿,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骗术二: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门推行网络授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混入QQ、微信群🧑🍋🟩,假冒教师身份向学生发送网页链接、二维码或单独发送所谓的“教学资料”邮件等,而学生一旦点击或扫描👌🏿𓀗,便掉入钓鱼网站陷阱或被植入木马病毒☝🏻,造成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防范提示】:网络在线学习必须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登录官方网站或APP进行学习;学习交流、资料下载要通过任课教师创建的正规群组进行🐼,不要轻信任何随机弹出的链接或下载的文件(包括所谓“学习资料”🍥、“考试资料”等),如需下载🤦🏽♀️,请向学校或相关教师核实后操作,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三:因疫情期间人流管控,人员流动减少◾️,很多人待业在家💆🏻♂️,不法分子通过微信🙇🏿🪬、QQ、抖音🤱🏿、短信等方式发布刷单🏃♀️➡️、返利😮💨、兼职等信息,以返还高额“佣金”诱使学生参与,而一旦大量投入金钱,便被对方拉黑,造成财产损失。
【防范提示】:该类诈骗诱惑性强、传播范围广,务必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莫因贪图利益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骗术四:不法分子假冒贷款平台客服🧑🏽🦳,散布可以办理无抵押贷款🙎🏽♀️、注销不良网贷征信记录等信息,要求学生缴纳各种费用或登录其指定的网页链接办理业务,从而骗取学生信息和财产。
【防范提示】:贷款必须通过银行或其他正规渠道办理🚚,决不能轻信网络贷款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危害巨大,我们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从自身做起,学习防范诈骗的基本常识,谨防上当受骗🦝。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广大同学:
1.对涉及个人财产的不明电话、短信、网络信息4️⃣,一律不能轻信,必须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
2.对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或二维码,不要轻易尝试点击或扫描✉️✊。
3.对自称各种客服的电话或信息,不要轻信,电商、物流不会有客服直接联系客户办理所谓的退货、退款、赔偿等事宜🧑🏿🦰。
4.刷单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不能参与。
5.如果遇见疑似诈骗信息,可以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和举报,如果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110并带齐所有证据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二、疫情防控期间,学院部分课程实行线上学习,请同学们合理有序地参加课程学习,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合理用网👩🏿🔬:
1.主动维护在线课程学习秩序。积极配合授课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进度🫔。要按照课程相关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遵守课堂纪律,不扰乱教学秩序,不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
2.主动抵制网络不良行为𓀐。不发布危害国家安全🍩、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害信息🙋♀️,不评论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
3.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不沉溺网络游戏,不访问非法网站网页,不参与网上赌博,合理规划使用时间👩🏿🌾🙎,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用网氛围。
4.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很多人一碰上网络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在此,我们倡议大家进一步提升自控能力,多进行户外运动🕝,适当转移注意力,促进身心健康。
彩神
电教网络中心
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