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震,1999年6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彩神艺术设计系,至今已从教23年🫶🏿🈹。这23年来我一直工作在特殊教育工作的前沿👨🏿🦳,担任了21年的班主任,一路走来,和学生共同成长🚶🏻♀️,收益良多🧜🏼♂️⛹🏽♂️。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我是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自99年执教以来,一直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特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工作和学习中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我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关心学生,团结同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我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培训和学习,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用心育人🦶,用爱铸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心是具体的,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对于失聪的职业院校孩子更是如此7️⃣。担任听障学生班主任20多年来,我关心爱护听障学生成长🍶,一直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温暖🧖🏼♂️、帮扶学生。
记得2015年9月开学季👨💼,新生文同学刚来到学校,由于体质弱🏌🏻♂️,又没住过校,晚上突然发起高烧🪮。工作一天的我半夜听到公寓老师的电话🕥,知道情况紧急🧏🏿,但我没有丝毫推托,马上打车来校带文同学到省立医院就医。特殊孩子离开父母♣︎,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况且♐️,他们在医院里无法与医生沟通😣,病情表述错误耽搁治疗非同儿戏,这个时候需要我站出来🧛🏿。作为手语翻译🫵🏼,我陪着学生挂号、看病、取药🧔🏼👨💻、输液……一个环节也不马虎🤏🏼。和学生安全返回学校已经是早上7点多了🧅,学生带着假条回宿舍休息了,而我又马不停蹄的赶在8点前走向讲台🏦,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这种情况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我和同事的心都是绷着的✯,我会留心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各种身体、心理的不适应;我会细心交谈👩🔬,不放过新生生活👩👧👧、学习的任何细节🚴♂️。有的学生家庭贫困,垫付医药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为学生已经把我作为最信赖的人,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予以他们父母般的照顾。
每当学生临近毕业🥷🏻,我就像父母一样操心担忧。除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我还会认真了解学生的工作意愿🤳🏻、给企业打电话联系工作、核实企业情况、了解企业的劳动环境、保险、工资等等,事无巨细。当然❗️👦,学生有了满意的工作,我也会和他们一起激动👨🏼🌾、喜悦和自豪。
三、勤耕不辍🌽,提升素质
对一个教师而言➛,文化的底蕴、教育的理念🙇♀️👨🏻🎨、艺术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学养🤜🏽🏊♂️。为了更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让枯燥的课堂变得鲜活、生动🖥。
在我负责的纤维艺术工作室教学实践中,我因材施教,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系统性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性,把绚丽的色彩融入到学生作品里,并把美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指导学生完成了上百件纤维艺术作品。
我参加了“心灵的风景”建校30周年、“青末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等展览,并有2件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收藏。在材料工艺👉🏽、时尚礼品设计与成型课上🧏🏼♀️,我广泛考察,开拓创新🤷🏿♂️,将雕版拓印发展成我校艺术设计系的新方向,并将雕版拓印和传统戏曲人物📛、十二生肖、印象泉城相结合。此外,我结合虎年的到来🙅,开发了许多非遗、文创产品🕦,积极申请了专利、版权,无偿用于学生的创业实践🧨,造福了更多的听障孩子⬆️。
四、指导创业🦀,汇能筑梦
我曾经认为,作为特教教师,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专业搞好👫,教好学就可以了,但学生的一次创业挫折经验告诉我,特教教师不可以🤛🏿!
2020年,我的学生安同学由于肢体障碍,有时做手工艺时双手会抖,但她是一个喜欢美👶🏻🤠、喜欢艺术、能吃苦🫳🏼、能坚持的女孩,一心想留在济南工作。我联系了好几家工作单位,最终帮助她在百花洲开启了创业之路。虽然山东名品资源平台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想办法帮她创造机会增收,我也经常利用节假日去进行文创产品指导🛹,但项目最终没能坚持下去。究其原因,第一是项目核心产品市场化转化率低,缺少创业经验;第二是由于疫情原因,顾客少👨🏼🍼🛕,创业压力大,缺少毕业前的创业实践指导。
为此🪥,我给自己加了一项新任务,就是在教学之余指导在校生创业。我院有很多优秀的听障毕业生⚇,但他们都在分散的半封闭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创作,缺少一个平台。在学院领导和系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充分的调研、思考和研讨,国内首家残健融合文创公益平台——“花开无声”品牌诞生了💇🏻♂️。平台的诞生既给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机会🙂👨🏼🔧,又节约了吃、住等许多成本,有效减小了学生的创业压力。“花开无声”项目的运营,充分发挥了艺术设计系的专业优势和教师优势🧑🏼🔧,汇聚了大量的听障能工巧匠,链接了政府🖕🏻、企业、高校、中小学、志愿者、互联网等多方力量,让全社会都关注到了残障工匠这一群体😔,充分激发了残障人士的自身能量🎨,为实现残障人士高质量就业提供了高效路径🚵🏿♀️!
安同学后来也成为“花开无声”平台的推广工匠👨🏻,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关注了她💹,帮扶了她。“花开无声”项目快速汇聚的20多名校外工匠和校内工匠一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活跃在手作集市、研学基地🛀🏻、职教周🚒、文博会, 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和力量,传递着新时代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如今,“花开无声”项目已满一年🖍,期间我参加了临清市创新创业大赛👐🏻,首届 “百脉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认可,我也被评为学院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此外,为了宣传“花开无声”残健融合品牌,项目还参加了助残日创业中心研学培训👨🏿🍳🤹🏿♀️、一堂特殊的党课、全国职教周👨🏿✈️、进槐荫社区技能展示👨👩👦👦、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龙奥天街庙会、“红红火火中国年”活动和团圆年节文化暨年货大集、“家在济南-2022年度济台情深‘泉’家幸福”虎年祈福迎春活动展示等活动🧑🏼🚀,增强了社会对残疾工匠的认可度。项目先后被多家媒体公众号关注并报道🧑🏽⚕️,包括中国日报😚、大众报业·海报新闻4篇🤢、学院官网7篇、山东名品资源平台公众号1篇、百脉汇公众号2篇。
五🤠、明确职责,引领发展
作为学科骨干教师🚵🏿♂️,我始终将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职责担负在自己的肩上,热情鼓励与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依托学院工作室和“花开无声”平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爱心、业务精良的青年教师生力军🕋,是项目发展的最迫切需要。在指导学生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我会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出点子,去“点亮、唤醒、激发😙、驱动”每位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思想得到升华👨🏻🏭,青年教师也愿意发挥优势,主动担当重任,合力以创新的成果更好为学生服务。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的瞬间:大家用最短时间组成了一个团队✊🏽,创业中心袁斐老师满怀热情,将项目引进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李书记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刘主任提供爱心企业资源,柳老师、郝老师撰写精彩文案,于老师和王老师出谋划策,郑老师开私家车帮学生运送作品,刘老师积极支持本班陈泓羽等同学参与项目……大家目标一致🌸,都在为残障人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花开无声”一路走来,无论是展会上听障学生的精湛技艺,还是体验者会心的笑容,无不蕴含着蓬勃的振奋人心的正能量🐅。
六、踏实教学,潜心科研
特殊的学生、特殊的语言需要特殊的教材。听障同学内心纯净🚵🏼♂️,在手工艺方面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天赋,我把思政元素🤳、传统文化🈳、非遗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发现亮点👐🏼🧎♂️➡️,拍摄资料,搜集素材,从听障生接受信息的特点出发,积极编撰适合听障学生的特色教材,我主编的《纤维艺术设计与实践》已于2021年正式出版。在竞赛方面,我指导学生曾2次获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一😚、二等奖👨🏿🌾,有3名毕业生多次参加国际纤维艺术展。在科研方面,我参与省级教改课题一项,是山东省第二批品牌专业群建设主要成员🚯,负责中央电教馆6门精品课建设,并有一门课获一等奖🚎,5门获二等奖,2022年承担了学院艺术设计系校级精品课《材料工艺》的录制工作。
党和人民把这样一份光荣的使命授予我,我就应该勇于担当🚱,对残障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沐浴着师爱的阳光成长🟣。这群特殊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他们有着七彩的梦想,并一直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他们就是我们教师用三年或五年的心血创造的最好作品,他们该走向哪里?我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我的同事一道,把他们的技艺和精神带到最亮眼👨🏻⚕️、最阳光的地方🤹🏿♂️👩🏿🌾,放在公众的聚光灯之下𓀇,这是特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